近日,山东省海洋局、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《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有关情况和政策解读如下。
一、编制背景
水资源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山东省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全国的1/6,对客水和地下水依赖程度高,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。海水是水资源的重要宝库,取之不尽用之不竭。海水淡化作为水资源增量的技术手段,具有水质良好、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的优点,规模可根据需求调整。山东省海岸线长达三千多公里,产业基础良好,具备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发展海水淡化利用是增加水资源供应、优化供水结构的重要手段,对破解省内水资源刚性约束、保障沿海地区水安全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自然资源部于2021年5月联合印发了《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5年)》(发改环资〔2021〕711号),提出“推进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,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提高产业化水平”的指导思想,并提出了“到2025年,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/日以上,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/日以上”的发展目标。为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自然资源部文件要求,促进海水淡化产业高质量发展,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,结合我省实际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二、编制过程
省海洋局先后开展实地调研、召开座谈会、征集意见建议、编写框架思路、调度重大项目等阶段,于2022年8月形成《实施方案》初稿。之后,深入对接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海洋经济发展规划》、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水资源管理与保护规划》及其他重点专项规划,在充分吸收各界意见建议的基础上,对《实施方案》修改完善,召开了《实施方案》专家论证会,相继完成省有关部门会签等工作,于10月25日以山东省海洋局、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名义印发实施。
三、主要内容
《实施方案》包括总体要求、产业布局、重点任务、保障措施等共4个部分。
(一)总体要求。确定了《实施方案》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,根据全省海水淡化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需求,提出了“到2025年,全省海水淡化利用总规模达到120万吨/日。海水淡化利用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,海水淡化利用技术与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”的发展目标。
(二)产业布局。依托省内海水淡化发展基础优势、区位特点和资源分布,坚持统筹谋划、分类指导、集群发展、协调推进,提出构建“两区保障、多园融合、数点拓展、全省协同”的海水淡化利用发展布局。
(三)重点任务。提出了扩大海水淡化利用规模、提升海水淡化创新能力、做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、完善海水淡化管理体系等四大重点任务。
一是从提升市政供水保障水平、扩大工业园区利用规模、深化海水卤水综合利用、提高海岛用水保障能力、拓展船舶淡化应用场景等五个方面扩大海水淡化利用规模。
二是通过完善平台载体建设,提升关键技术创新能力,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等,全面提升海水淡化创新能力。
三是从做大优势产业、补强产业链条,培育创新企、壮大领军龙头,拓展淡化利用相关领域等方面做大海水淡化产业集群。
四是通过强化海水淡化水统筹配置、创新海水淡化投资运营模式、完善产业配套优惠政策、规范海水淡化浓盐水排放监管、构建完善产业支撑标准体系等全方位完善海水淡化管理体系。
(四)保障措施。提出加强组织推动、强化项目管理、加强高层次人才支撑、加大宣传引导等四项保障措施。